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別說別人做了什麼;要說自己做了什麼

那天下課時間,學生連連告狀同一件事情:炫毅和柏逸在中央走廊打架,還有………。這種小男生互相逗弄演變成肢體衝突的事件比第四台每天新聞重播的次數不知多出幾倍。回到教室等不及老師問究竟,每個都急著說別人的不是,似乎先告狀的就贏了。
    老師請大家先閉眼睛兩分鐘定下心來,待全班都平靜後才問問題。但才說出「請問」二字,所有打架事件的有關人等還是爭先恐後的指出別人的不是。待我目光靜肅的掃射一遍之後才安靜下來。我直接問:「請告訴我,你打了誰?」咦!四位打架的孩子嘴巴都塞住了!
    「誰打了你?」跟「你打了誰?」不都可以令老師我明白事情的究竟嗎?學生發言的意願怎麼這麼兩極?當我執意我的問題方向,得到的回答不僅簡潔,打架的孩子也默然了。他們的表情從張揚跋扈、理直氣壯變得靜默、柔和了。我又問:「你打人是希望他受傷的請舉手」,他們就都低下頭了。我又說:「大家都是好朋友,想要一起玩對不對?其實,你們都是善良的小孩。」。這時,那位萬夫莫敵逞凶的孩子,狠勁全無。我替他說話,為那麼多人打他一個抱不平。下課後,他卻落寞的自己留下來拖地板。
    每次學生們來告狀,聽完他告的狀後,我都說:「嗯!好!告訴我,你做了什麼事?」,學生馬上啞口無言。我微笑完再重複問一遍,「請告訴我,你自己做了什麼事?」,學生通常都摸摸自己的頭、笑一笑,就走掉了;或者精明一點的乾脆自己轉移話題。面對他們的反應總是令我莞爾,這是人類的通病嗎?自己做了什麼應該是最清楚的事,怎麼老是要去替別人發言,甚至臆測別人的動機。自己做了什麼比較重要,還是別人做了什麼比較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過可以簽名,感動可以分享!